河蟹是在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寿命为一般为1~3周龄。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掘穴是河蟹的本能。河蟹的食性很杂,以水草、腐殖质为主为主要食物,其生长过程伴随着多次蜕皮。养殖幼蟹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好、排水方便的池塘养殖,放入蟹苗前需对池塘进行消毒。
一、河蟹的生活史
1、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2、河蟹的生命很短,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二、河蟹的生活习性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
(1)河蟹的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水草、腐殖质为主,喜欢吃动物尸体,喜欢螺、蚌、蠕虫、昆虫,偶尔捕获小鱼、虾,食物不足时也有同类残留,吞下自己抱的鸡蛋,有时死鱼引起同类竞争,一般来说,螃蟹很容易获得植物性食物,经常构成螃蟹胃食物的主要成分。
(2)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蜕皮与成长
(1)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2)河蟹蜕壳时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今后生长中水分丧失缓慢,取代组织生长,河蟹生长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螃蟹蜕壳次数频繁,刚进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之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脱壳成为第二、第三期河蟹,随着不断成长,脱壳间隔时间逐渐延长,环境条件差,脱壳生长停止也是同龄个体,不同条件下体形差异很大的原因。
(3)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4)为了配合河蟹更好的生长、蜕壳,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加氯化钙5公斤,磷酸氢钠2.5公斤(或生石灰或过磷酸钙)河蟹配合饲料中应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1,保证河蟹生长、蜕壳的物质需要。
三、幼蟹的培育
1、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2、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