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饵主要有蚯蚓、黄粉虫、蝇蛆等。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生活在石洞中。石蛙池室内需要通风,凉爽,没有阳光直射,室外可以设置凉棚,建设池时应尽量满足石蛙的生活习惯,提供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刚变态的石蛙体小,抵抗力弱,要加强管理,投入苍蝇蛆、黄粉虫、蛆等活动性饲料。
一、石蛙的生活习性
1、石蛙是流水生活型。常生活在山区水流缓慢的小溪内,或者在流溪的大水坑内,小溪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颜色通常适合它们的生活环境。第二性征向强抱方式发展,雄体大,前肢极粗,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于流水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抱雌性,用腹部强化雄性的固着力,使得不被水流冲走。石蛙具有内声囊,声音低浊大,雄性叫声是“咕咕”,雌性叫声是“咔嗒咔嗒”,声音相应。
2、石蛙有群居和夜间寻找食物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生活,在安静适当的环境下,石蛙白天也出洞寻找食物,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跳跃和爬山,平时活动弱,平稳,繁殖盛期,活动频繁,有叫声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欢活动的动物,一般不吃死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蜗牛、蛤蜊、蚯蚓、虾外,还捕食螃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根据环境提供的饵料的食性也不同。石蛙在自然界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3、蝌蚪:有时吃溪边的水草或水底的水棉,用角齿啃食,啃食柔软的植物组织。蝌蚪咬的种类有植物性的藻类、藻类、水绵、苔藓、硅藻类、藻类、金鱼藻类、植物碎屑的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凿子、轮虫等。也有人发现,青蛙蝌蚪是用刮水中石头的附生植物、水域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和溪流的动物尸体吃的。有时咬死的同类。
4、成蛙:食物以动物性为主,其中昆虫及其幼体占多数,主要有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蜗牛、虾、螃蟹、杂鱼、沙鳅、蚯蚓、幼蛇、小鸟等。
5、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石蛙适当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当的温度为24-25℃,春秋两季是活动最频繁、饮食量最大、生长最快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佳时期,水温超过30℃,饮食活动减少。水温下降到12℃时,青蛙代谢弱,进入冬眠,冬眠时,青蛙眼睛闭着,不动,用脂肪体维持生命活动,对外部刺激没有反应,冬眠期水温上升到适当的温度时,青蛙再次活动。青蛙成为青蛙的死亡高温在31℃左右,季节发生了变化。石蛙也能承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冻结,冰封缺氧会导致石蛙死亡。
6、石蛙卵常产于水流缓慢的浅水处,附着在石头、水生植物上,卵外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连接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青蛙鸡蛋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欢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当的环境中通常在50-78天内生长,变态为青蛙。
二、石蛙的养殖技术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缓慢的浅水处,附着在石头、水生植物上,卵外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连接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石蛙鸡蛋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欢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当的环境中通常在50-78天内生长,变态成幼蛙。
1、石蛙饵料的准备:石蛙饵主要有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2、石蛙池的建设:野生石蛙常年生活在阴凉的山溪沟边和瀑布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生活在石洞中。生长发育、配种、繁殖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人工饲养石蛙,从野生变成家庭饲养,在生活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石蛙人工饲养,必须合理设计石蛙池,石蛙池接近自然环境,人工管理也很方便。
(1)养殖场所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石蛙池不受场所的限制,一般养殖场所水质好,排水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干旱,管理方便,应选择防止逃生的场所。石蛙池可以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需要通风,凉爽,没有阳光直射,室外可以设置凉棚,下面可以建设石蛙池,粗糙地在室内,庭院内或室外建设池,是石蛙的好生活场所。
(2)石蛙池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用精养,建设池时应尽量满足石蛙的生活习惯,提供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并且饲养管理方便。
①石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3:1,设有栖息石穴,池底铺有大玉石,光线暗,湿度保持80%,创造理想的青蛙栖息生态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含有足够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②蝌蚪池:面积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要遮光饲养,每个池最好饲养同样规格的蝌蚪。
③石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有3-5厘米的小石头,筑石穴,水质好,pH值6-7.5。各种青蛙池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稍微倾斜,排水孔在最低点完全排出池水,池内设置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品,池上口设置网罩,防止青蛙跳跃害生物。进水管安装在池子上面,靠近网盖下面。新建池不能及时使用,只有用消毒液消毒(除碱),用水浸泡多次,才能养石蛙。
3、小蝌蚪的养殖技术:小蝌蚪的生长一般为四个阶段。
(1)初期(1-10日龄):蝌蚪破膜后3天用卵粒中的能量逐渐成长,开始寻找食物后,以卵外膜和未受精卵为主要食物。
(2)生长前期(10-20日龄):蝌蚪出生10天后,食量增加,但消化功能弱,必须投入蛋黄、豆浆等高蛋白流汁饵料。每天定时喂食一次,一般1500尾蝌蚪喂一只蛋黄,然后逐渐增加。
(3)生长中期(20-55日龄):随着蝌蚪消化功能的增强,为了促进消化器官的尽快发育,适应了两栖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学特性,20日龄后,逐渐减少或停止高蛋白汁的饲料量,逐渐改煮熟的植物性、藻类饲料,如薯类茎叶、瓜类果叶、米饭、水嫩水草等,每天清除池内饲料的残渣,保证池水不受污染。
(4)成长后期(55-75日龄):也称为变态期。蝌蚪55天后进入变态期,分别生长后肢、前肢和尾巴。这个时期在管理上要特别细心周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水陆各一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安静,创造适应蝌蚪变态所需的生态环境。
4、石蛙的养殖技术:刚变态的石蛙体小,抵抗力弱,要加强管理,投入苍蝇蛆、黄粉虫、蛆等活动性饲料。每天傍晚投入,投入量取决于采食状况,随着石蛙食量的增加,投入量逐渐增加,有点剩余。投食台每天早上清洗,经常消毒,以免剩下的食物变质污染池水。今后的时间,按石蛙的大小分级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300只。在石蛙池口加上纱罩,防止逃跑和老鼠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