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高产栽培技术,茯苓的栽培条件

作者:秦仲义2021-04-23 15:06:31

栽培茯苓时,菌丝纯培养过程中可用土豆汁、松木屑等作为综合营养源,配制培养基时使用天然水。菌丝的生长最佳温度为23~28℃,土壤含水量需达到20%左右。栽培前要做好栽培准备,准备好栽培场所和菌种。接种时菌丝引、肉引、木引要采取不同的接种方法。待茯苓外表呈黄褐色时可采掘,最好选择晴天挖掘。

茯苓高产栽培技术,茯苓的栽培条件

一、茯苓的栽培条件

1、营养: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松木屑、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或使用葡萄糖、蔗糖、米糠等作碳源,氨基酸、蛋白胨等作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镁、硝酸铵、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为保证茯苓菌丝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配制培养基时使用天然水而不使用蒸馏水。

2、温度:菌丝可在10~35℃生长,最佳温度为23~28℃。超过35℃,菌丝易老化,持续时间长或温度过高,死亡,20℃以下生长缓慢,0~4℃低温可保存菌种。

3、湿度:菌丝体和菌核生长发育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子实体的形成需要空气相对湿度70~85%的环境。

4、Ph值:茯苓生长的土壤PH3~7为好,栽培中土壤PH4~6为好。

二、茯苓的栽培准备

1、栽培场所:茯苓栽培场所应选择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坡高15~30度,要求背风向阳、土质偏沙、中性和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去除草根、树根、石头等垃圾,顺坡挖洞,洞深60~80厘米,长度和宽度取决于木段的多少和长度,一般长度为90厘米,洞间距为20~30厘米,周围开设排水沟。

2、栽培准备:准备在头年秋冬,砍伐马尾松,砍伐后剃掉树枝,根据松木的大小纵削树皮3~10根,削面宽3厘米,深入木质部0.5厘米,松木容易干燥,松脂流出。切好的松木当场架起来,充分干燥,松木切口停止排脂,敲打清脆的声音时,锯成65~80厘米长的木段,用通风透光处理。大约6月将木段放入室内,每个室内排列3~1段,粗细组合,分层放置,准备接种。

三、茯苓菌种的准备

1、菌丝引:菌丝引是人工纯培育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分开,但最好用茯苓孢子制作,方法是用8~9公斤的新鲜菌放置盛水容器,离水约2厘米,室温24~26℃,空气湿度85%以上,光明20天后子实体可大量弹射孢子,此时可无菌操作。

2、肉引:肉引入新鲜茯苓切片,最好选择新挖掘的个体、中等大小、250~1000克、浆汁充足的茯苓。

3、水诱导:水诱导肉诱导种植的木材,即带菌丝的木段,5月上旬,选择质地变松、直径9~10厘米的干松,剥皮留后锯成50厘米长的木段。接种新挖的鲜苓,一般10公斤木段的藏用鲜苓0.5~0.7公斤。用头引法接种,灵种片贴在木段上端靠皮,覆土3厘米,8月上旬前可挖掘。选择黄白色,肌肤皮下有明显的菌丝,茯苓香者作为木材引种。

四、茯苓的接种管理

1、菌丝引:菌丝引种选择晴天,削尖藏内、细木段的上端,将栽培瓶和袋子倒入前端。接种后立即复盖土壤3厘米。从瓶子或袋子里倒出栽培种子,集中在木段的上端锯口,复盖木片和树叶,复盖土壤。

2、肉引:肉引种根据木段的粗细放置在上二下三或上二层。接种时用干净的刀切开冬种,将苓肉面贴在木段上,苓皮朝外,边缘切开。接种量根据地区、气候等条件,一般50公斤木段为250~l000公斤种苓。

3、木引:木引接种将选种用的木段挖出锯成两节,一般用水引1~2节。接种时,将木头引向和木头接近头部即可。接种季节根据地区不同,气温高的地区在4月上旬进行,气温低的话可以在5月上旬到6月接种。接种菌后3~5天菌丝发芽生长,蔓延10天。本期应特别防治白蚁。接种后3~4个月可结苓,结苓时不要撬木段,以免折断菌丝。结苓期茯苓生长快,地面经常出现裂缝,应及时补充和去除杂草。

五、茯苓的采收加工

当茯苓外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如色黄白则未成熟,如发黑则已过熟。选晴天采挖,刷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一层稻草,使之发汗,每隔3天翻动1次。等水气干了,苓皮起皱时可削去外皮,即为茯苓皮。里边切成厚薄均匀的块片,粉红色为赤茯苓,白色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者即为茯神。也可不切片,水分干后再晾晒干即为个茯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敢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