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发生条件:环境温度18-25℃、连续阴雨或多雾天气、基部老叶过多、垄上积水、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过高。
灰霉病可危害茎、叶、花、果等部位,其中主要危害果实,尤其是青果发病较重。发病时,可喷施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福美双等药剂防治,平时则需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通风降湿,摘除病果、病叶并集中深埋处理。
一、灰霉病的发生条件
1、灰霉病的病原菌在气温为18-25℃的高温条件下会进行大量的繁殖,如果温度特别低并且干燥则会影响孢子的形成。
2、灰霉病的病原菌还会在受害植株组织中进行越冬,产生分生孢子飞散传播,尤其在连续阴雨或多雾天气容易流行。
3、灰霉病的分生孢子在阴天和雨后次日的早晨比较多,晴天最少。栽植垄过低、植株基部老叶过多以及垄上积水、通气不良,灰霉病的发病都会比较严重。
4、植株表面有积水也特别容易发病。空气湿度过高,或浇水后逢雨天或地势低洼积水等,都有助于此病的发生与蔓延。
二、灰霉病有什么特点
1、特点
(1)灰霉菌是真菌中的葡萄孢菌,传播范围广,腐生能力特别强。设施栽培中所有作物都会被传染。
(2)灰霉孢子能随气流飞散到棚内各处,不光是植株上面会落满灰霉孢子,棚里的墙壁、地面、棚膜、棚架、吊秧绳子上面都会密布孢子。
(3)灰霉病菌喜欢挑弱株下手,就像抵抗力差的人容易被病菌感染一样。植株生命力旺盛且健壮的时候不易被感染,当植株生命力降低的时候会从花器、茎秆、枝叶等有伤口的部位浸染传播。
2、症状
(1)该病可危害茎、叶、花、果,但主要危害果实,一般以青果发病较重。
(2)叶片染病后,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为浅褐色,稍有深色。
(3)深浅相间的轮纹,边缘逐渐变为黄色,以后叶片干枯,表面产生灰色霉层。
3、防治方式
(1)减少灰霉病的病菌基数:灰霉病病菌是在土壤中、植物残存组织中栖息活动的,所以,应及时摘除病果、病叶、枯枝烂叶及时带出田外深埋。
(2)变温通风:选在晴天上午稍晚放风,阴天也应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排湿。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
(3)选择晴天上午采取浇暗水、小水的措施。
(4)喷施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福美双、菌核净、啶酰菌胺、氟唑菌胺等药剂。
三、发生土传病害的原因
1、多年连作是土传病害发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某些病菌可以常年的在该地块中繁殖生存,越积越多,危害也就越来越大。
2、种植过程中,常年大量使用化肥(比如为了促进作物生长,一些农户氮肥的使用量过大),导致土壤中的营养比例失调,土壤出现酸化(或次生盐碱化),土传病害发生也会加重。
3、多年来不进行深耕的地块,一是会导致耕层变浅,二是土壤板结的情况会加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土传病害很容易发生。
4、农药使用过量的地块,导致土壤中的污染加大、重金属增多,也非常容易出现土传病害。
5、地下虫害多的地块,发生土传病害的几率以及危害也会加大,由于地下害虫会对根系造成伤口,而这些伤口更容易被病害所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