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氮元素,其含氮量通常可达到46%左右。
农用尿素一般呈颗粒状,粒径为1-2毫米,外观呈白色,具有吸湿性。
空气湿度大于尿素的吸湿点时,它会吸收其中的水分。
一、尿素的主要成分
1、成分
(1)尿素为有机态氮肥,主要有效成分是氮元素,含氮量46%左右,在农业生产上施用的尿素多数是粒状,粒径为1-2毫米。
(2)尿素的外形为白色颗粒,具有吸湿性,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大于尿素的吸湿点时,尿素就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作用
(1)尿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农作物可以直接吸收一部分尿素,但数量不多,需要转化成碳酸铵后才可以被作物大量吸收,所以它的肥效不及铵态或硝态氮肥快,它转化为碳酸铵的时间不长。
(3)尿素的有效成分是氮,是农作物形成蛋白质的必要成分,也是叶绿素和许多酶的成份,氮在作物营养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施肥方法
(1)尿素适宜于一切作物和各种土壤,可作基肥和追肥施用尿素做基肥,通常是在种植土上挖沟10cm履土埋入,大田作物每亩施用15-20千克左右。
(2)尿素做根外追肥(叶面喷施)效果比其他氮肥好。尿素做根外追肥的浓度一般作物为1%。选在早上或傍晚喷施效果好。
4、物理与化学性质
(1)尿素尿素易溶于水,20℃时溶解度为105%,溶解度较大。
(2)尿素施在土壤中溶解后,移动性较大,易随水流失。这是由于尿素溶解后成为中性有机小分子的物质不带电荷,因此通常不易被土壤所吸附。
(3)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是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生成碳酸铵,碳酸按可进一步分解成为氨、二氧化碳和水。
(4)尿素分解的快慢取决于原晦的活性,即微生物的活性。微生物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活性增强,所以在夏季一般1-2天可全部分解完成,冬季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
二、使用尿素的误区
1、尿素与碳铵混用
(1)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可以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
(2)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 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
(3)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
2、地表撒施
(1)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铵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
(2)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撒施,氮素的损失更快更多。所以,氮素不可地表撒施。
3、尿素作种肥
(1)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少许的缩二脲。缩二脲含量超过2%,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
(2)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中,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4、施尿素后马上灌水
(1)尿素是胺态氮肥,施后必须转化成氨态氮才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2)转化过程因土质、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不同,时间有长有短,通常要经过2~10天才可以完成,若尿素施后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会溶于水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