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坐蔸综合防治方法,可实行浅水插秧并控制施肥比例

作者:秦仲义2023-06-14 15:13:40

缺钾缺锌:在施底肥时,注意氮、磷、钾、锌肥的比例,亩增施适量氯化钾、硫酸锌。

根部中毒:烂泥田、冷浸田等可在栽秧前亩施适量草木灰、石灰。

浅水插秧:做到寸水活苗,浅水促蘖。

水稻坐蔸综合防治方法,可实行浅水插秧并控制施肥比例

一、水稻坐蔸综合防治方法

1、缺钾缺锌

预防缺钾缺锌引起的水稻坐蔸,需在施底肥时,注意氮、磷、钾、锌肥的比例,亩增施氯化钾7.5公斤、硫酸锌1.5-2公斤。

水稻坐蔸综合防治方法,可实行浅水插秧并控制施肥比例

2、根部中毒

预防根部中毒引起的水稻坐蔸,对于烂泥田、冷浸田等,可在栽秧前亩施草木灰50公斤、石灰15-20公斤,以中和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提高泥温,改善秧苗根部生长环境。

3、浅水插秧

做到寸水活苗,浅水促蘖。深水、深插、泥温低,影响秧苗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故须实行浅水栽秧,以增强光照,提高水温和泥温,加速肥料分解,以提高根系的吸收利用率,促进秧苗健壮生长。

水稻坐蔸综合防治方法,可实行浅水插秧并控制施肥比例

二、水稻坐蔸的类型

1、毒害型

(1)多发生在长期淹水的深脚田,土壤通透性差的冲槽田、烂泥田、房前屋后的大肥田。

(2)这类田含有大量的未腐熟的有机肥,因有机质分解或稻田地势低、渍水,导致土壤中还原物质大量积累,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有机酸、二价铁、甲烷等有毒物质,毒害水稻秧根,阻碍根系呼吸和养分的吸收。

(3)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秧苗发黄不返青,根褐色逐渐变黑,软绵萎缩,老叶发黄,叶上有红褐色斑点,严重时全株下部叶片变红,成片或成团发生,禾蔸不发而簇立。

水稻坐蔸综合防治方法,可实行浅水插秧并控制施肥比例

2、中毒型

因为稻田除草剂使用不当,使秧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造成“坐蔸”。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秧苗停待不长,不走根、不分蘖,严重时老叶发黄。

水稻坐蔸综合防治方法,可实行浅水插秧并控制施肥比例

3、泡土型

在泥脚深的烂糊田,栽秧后因泥土下沉将秧苗也带下陷,出现返青慢,分蘖迟,严重时叶片发黄,禾蔸直立,地下节间伸长,发黑发烂,称“泡土型坐蔸”。

4、瘦痨型

(1)发生于冲刷严重的粗沙田、熟化程度低的新改田。由于土壤氮素严重缺乏,其它营养元素也不多,导致秧苗栽后返青慢。

(2)其症状表现为叶片发黄,根系发育差,僵苗不发蔸。

水稻坐蔸综合防治方法,可实行浅水插秧并控制施肥比例

5、冷害型

(1)多发生在烂泥田、深脚田、冷浸田、背荫田,因土温低或早栽遇寒潮侵袭所造成。

(2)这类田因长期淹水,或深山冷水流灌,或冒冷泉等使土温低下,在连续的低温寡照天气下发生坐蔸。

(3)其症状表现为栽后迟迟不返青,不走新根,根系老化,根褐色、软绵,根少而细,活力受阻、生长慢,叶片直立,近有不规则的褐斑,并沿边缘逐渐向基部扩散,脚叶变黄,株型挺瘦。

水稻坐蔸综合防治方法,可实行浅水插秧并控制施肥比例

6、缺素型

(1)由缺乏某种营养元素而引起,死黄泥田、白鳝泥田缺钾;硝田、冷浸田缺磷;碳酸盐紫色土、大肥田及长期大量施用磷肥的田缺锌。因为缺素,导致秧苗生理代谢受阻。

(2)其症状表现为:缺磷的田块,秧苗新根少,根系细弱,根褐黑色,秧窝呈簇状,叶片暗褐色;缺钾的田块,根系生长非常弱,叶短、暗绿色,老叶上面有赤褐色斑点,叶片易折断,主叶脉发黄;缺锌的田块,秧苗心叶卷曲,不易抽出,苗期叶面出现失绿条纹,根短而少,叶片发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敢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