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在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再次侵染

作者:秦仲义2023-05-29 14:03:26

香蕉叶斑病多发生于温度中等、湿度较高的季节,每年4-6月是其发病高峰期。

常见的香蕉叶斑病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三种,这三种病的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寄生在寄主病部或在病株残体上越冬。

如果想要防治香蕉叶斑病,应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注重蕉园护理,及时清理病叶枯叶,发病后用药防治。

香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在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再次侵染

一、香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

1、发病症状

常见的香蕉叶斑病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3种。严重时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引致减产。

(1)褐缘灰斑病

初在叶片上产生与叶脉平行的褐色条斑, 随后病斑扩展为长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中部灰色,周缘黑褐色,斑面着生稀疏的灰色霉状物。病斑多时会使叶片枯死。

香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在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再次侵染

(2)灰纹病

初期形成小椭圆形的病斑,后扩展为两端略尖的长椭圆形大斑,斑的中部灰褐色,周缘呈褐色,外围有明显可见的黄晕,病斑背面生灰褐色霉状物。

(3)煤纹病

病斑多发生在叶的边缘,往往与灰纹病的病斑非常相似,颇难区别。煤纹病斑多呈椭圆形、褐色,病斑上的轮纹明显,病斑背面长暗色的霉状物。

香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在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再次侵染

2、发病规律

(1)三种病的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寄生在寄主病部或在病株残体上越冬。

(2)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落在寄主叶面后发芽自表皮侵入引致发病。以后新病斑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3)三种病害多发生于温度中等、湿度较高的季节,故每年4--6月是香蕉叶斑病发生较多的季节。

(4)果园密度较高,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根部生长不良及受象鼻虫危害严重的植株此病发生也较为严重。

香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在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再次侵染

3、病原特征

(1)香蕉褐缘灰斑病:病原为香蕉假尾孢菌,分生孢子棍棒状、多胞、无色。病菌生长适温度为25~26℃,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9℃。

(2)香蕉煤纹病:病原菌为簇生长蠕孢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分生孢子橄榄色。

(3)香蕉灰纹病:病原为香蕉暗色双胞菌,分生孢子梗细长、褐色,分生孢子双胞,椭圆形、无色。

香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在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再次侵染

二、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同时在香蕉新叶抽出展开时,用喷施宝或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喷施,增强树势,提高其抗病能力。

2、注重蕉园护理:及时挖通蕉田排灌沟,做到能排能灌;园内杂草,挖除多余吸芽,降低蕉园湿度,保持畦面干爽湿润,以利生长,减少发病。

香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在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再次侵染

3、清理病叶枯叶:对发病较重的植株,及时剪除植株上的重病叶片和枯死叶片,地面的病残叶,搬出园外烧毁,减少菌源,使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轻危害。

4、适时喷药防治:在发病初期、病叶后以及大风暴雨后及时用药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防治药剂可用吡唑醚菌酯、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敢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