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蛇类一般在气温为10-35℃时活动,冬天气温开始下降时进入冬眠状态。
昼夜性:蛇类昼夜活动规律与觅食、环境、温度、光线相关,根据活动时间可分为昼出性活动、夜出性活动、晨昏性活动。
食性:蛇以青蛙、蟾蜍、蜥蜴、蛇、鸟类、小型兽类、蜘蛛、昆虫等为食。
行动方式:蛇一般呈S形前进。
一、蛇类的习性
1、活动
(1)季节性
中国绝大部分的地区一年四季温度变化大,因而蛇的活动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一般从春末夏初到冬初,由于气温均在10-35℃,适于蛇的活动。据观察,蛇在20-35℃时四处活动觅食、饮水或洗澡。 当冬天气温开始下降变冷时,蛇的体温则随之下降,蛇体的功能减退。当气温下降至10℃时,蛇停止一切活动,开始进入冬眠。在冬眠期间,蛇不吃不喝,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靠体内积累的脂肪消耗提供能量,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
(2)昼夜性
昼夜性指蛇每天活动的规律,昼夜活动的规律与觅食和环境、温度、光线等相关。一般来说,眼镜王蛇、眼镜蛇等主要在白天活动觅食,晚上休息,称为昼出性活动。银环蛇、金环蛇等主要夜晚外出活动觅食,称为夜出性活动。而蝮蛇则多在早晨和黄昏外出活动觅食,称为晨昏性活动。总的说来,昼夜活动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蛇捕食的动物的活动时间。
2、食性
蛇是肉食性动物,所吃的动物种类很多,从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蜘蛛、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到各类脊椎动物(如鱼、青蛙、蟾蜍、蜥蜴、蛇、鸟类及小型兽类)。
3、行动方式
蛇的行进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运用身体蛇行,以“S”型的方式向前推进。
二、蛇的摄食方法
1、许多无毒蛇在咬住食物对象后,.或者直接将动物吞吃下去,或者先用自己细长身体的前半部把食物缠上几圈,使其窒息而死,再慢慢吞吃。
2、具有毒腺和毒牙的蛇,叫作毒蛇。后沟牙类的毒蛇,毒牙长在上颌骨的后端,咬住食物后,经过反复嚼咬,毒液便沿着沟牙注入动物体内。
3、前沟牙类毒蛇,咬到食物对象时,毒液立即沿沟牙注入动物体内。这两类毒蛇毒液的主要成分都是引起神经麻痹的神经毒,动物中毒麻痹后,毒蛇便可顺利地将其吞吃。
4、还有一类具有管牙的毒蛇,上颌骨极短,上面只长着较长的管牙,管牙随着上颌骨的活动可以在口腔内平卧或竖立。管牙类的毒液主要成分是破坏血细胞、血管壁或损害心肌的血循毒,注入动物体后,动物很快就会因出血、溶血或血液凝结、循环衰竭而死亡。
5、毒液中除了引起动物的神经系统或血液循环系统中毒的成分以外,还有很多复杂的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些有消化作用的酶。当蛇毒注入动物体后,这些酶就开始分解动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