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期:基部出现浅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絮状霉,即白色菌丝,干燥后灰白色,病部缢缩,严重时幼苗枯死。
成株:发病时叶片叶缘淡绿色水渍状,如果湿度大,会长出少量白霉,病斑呈灰褐色。
茎部染病:叶柄基部会出现灰白色病斑。
果实染病:蒂部会出现油渍状斑块,之后发展成暗绿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后可见少量不规则黑色菌粒。
一、哈密瓜菌核病病症
1、苗期基部开始发病,病部出现浅褐色水浸状,如果湿度大,还会长出白色絮状霉,即白色菌丝,呈软腐状,干燥后灰白色,病部缢缩,幼苗枯死。
2、成株发病叶片叶缘淡绿色水渍状,如果湿度大,会长出少量白霉,病斑呈灰褐色,病情蔓延非常快,之后病叶会枯死。茎染病后叶柄基部出现灰白色病斑,稍凹陷,后期表皮纵向开裂,病髓部中空,剥开茎部可见大量菌核,严重时植株枯死。
3、果实染病后蒂部出现油渍状斑块,不久发展成暗绿色病斑,圆形凹陷,病斑逐渐扩大后可见大量棉絮状菌丝、少量不规则黑色菌粒。
二、哈密瓜菌核病防治方法
1、深耕翻地,施足腐熟有机肥,然后高温闷棚,棚温高于60℃即可杀死有机肥和土壤中的菌核。深耕翻地是为了使菌核埋入耕层下半部,菌核就不能萌发了。
2、播种前用10%盐水漂种,需要漂2-3次以汰除菌核。也可以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抑制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用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孢子减少菌源。
3、培育无病幼苗,定植后及时覆盖地膜,育苗是发病率低,也可利用地膜抑制菌核萌发及子囊盘出土。
4、控制好棚室温度、湿度,合理降湿、升温以减少菌核及子囊孢子数量,控制传播蔓延。可用上午闷棚提温、下午放风排湿,发病后适当提高夜温,这样可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度30℃左右、相对湿度低于65%发病几率低,建议延长浇水间隔期,避免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
5、可以使用烟雾剂、粉尘剂防治,于发病初期亩用10%速克灵烟雾剂250-300g,傍晚熏烟,密闭一个晚上。于傍晚亩喷5%百菌清粉剂1千克亦可,间隔一周防治第二次。
6、盛花期或发病初期喷施药剂防治,可以选用50%农利灵或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菌核净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托布津500倍液,每周喷一次,连续喷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