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的历史起源

作者:秦仲义2021-05-09 11:08:03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表示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的日子。因此,后来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经常出现在冬至。冬至又称“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少,二是说明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作为节日来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且相沿至今。

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的历史起源

一、冬至是什么意思

1、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表示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的日子。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经常出现在冬至。冬至又称“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少;二是说明冬至的重要性。

2、把冬至作为节日来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因为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所以周代的正月和现在的十一月一样,所以拜岁和贺冬没有区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是专门过“冬至节”是从汉代以后才有的,盛于唐宋,一直到现在。

二、冬至的历史起源

1、据记载,周秦时期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古人认为从冬至开始,天地的阳气开始兴作渐强,表示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的日子。因此,后来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冬至又称“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少,二是说明冬至的重要性。

2、冬至作为节日来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因为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11月,所以周代的正月等于现在的公历的11月,所以拜岁和贺冬没有区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将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从汉代以后才有的,盛于唐宋,一直到现在。

3、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必须举行庆祝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假期,官场上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因此,这天朝廷上下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务旅行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互相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被称为“亚岁”,人们必须向父母的长辈庆祝节日。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活动。

4、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这天在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被称为“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送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三、冬至的传统饮食

1、北方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一天,不论贫富,饺子都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个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2、羊肉汤:据说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从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从冬至这一天,吃羊肉和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在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为伏九,节日前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物,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3、江南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人一起吃赤豆糯米饭的习惯。据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成为疫鬼,继续伤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们从冬至这天煮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4、番薯汤果: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把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类似于汤团,但个头要小得多,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称为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

5、台湾糯糕:我国台湾保存了冬至用九层蛋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再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在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中在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举行宴会,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联系久别疏远的感情,被称为“食祖。”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6、台州擂圆:浙江台州人的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气,这一天要做一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饭。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旧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7、苏州酿酒:姑苏地区非常重视冬至节气,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在冬至晚上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舒适。姑苏人在冬至晚上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配备了卤牛肉、卤羊肉等各种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驱除寒冷,还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美好祈祷。

8、江西麻糍: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比较合适。

9、冬至面:“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后就是数九寒天,每九天数作一九。在水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冬至。

10、汤圆: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了冬至的日子无论如何都要回家敬拜祖先,否则就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重视冬至,把冬至作为团圆节。潮汕的人们吃了冬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头,农家耕牛的牛角,果农栽培的果树也不例外。

11、桂圆烧蛋:冬至古代是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话说“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12、南瓜饼:冬至过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而且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也就是说过了冬至,就会夜短日长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敢网立场。